
(相关资料图)
讯近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举办了“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发展”专题论坛。论坛旨在加速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的多维融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和运营生态。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谢红表示,近年来广东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深度融合。去年1-11月,全省专利和商标质押金额达733.3亿元,同比增长82.47%,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新发行11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23.2亿元,居全国首位。
论坛首先由广东粤财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成发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演讲。刘志成提及,在我国深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下,近些年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迅速,金融要素与创新要素如何有机结合,变“知本”为“资本”,变“知产”为“资产”,盘活存量知识产权资产、增强知识产权资产的流动性,成为知识产权行业重要议题。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估值中心负责人罗万随后指出,企业与金融机构银行要推动完善质押融资工作,促进质押融资助力“知产”增值,“知产”转“资产”,增加流动资金,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银惠企。罗万还对省保护中心估值中心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进行介绍,倡导企业与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估值中心服务与资源。
广东金融学院教授、研究院院长安雪梅对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态势进行分析与展望。她表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广东省各地市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质押融资新模式,对当地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广州集佳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睿作“高价值商标质押的融资与证券化”专题分享。他建议企业通过商标构建证券化底层资产的优势,盘活IP资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中国人民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机构部业务主管张云说,将进一步打造“围绕政府(市监局和行业)+保险+服务”,为广东企业打造专业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服务的业务模式。
2022年,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联合广东金融学院发布《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金融化指数报告》。根据报告,2021年广东省指数得分蝉联全国第一,说明广东省知识产权金融化综合能力强劲,各项金融化指标表现突出。论坛上,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战略研究部总监王斌对这一报告进行成果介绍。
采写:记者陈慕媛通讯员粤知
审发:黄越尧编辑:曾贵真校对:陈泽佳